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46篇
综合类   1493篇
基础理论   503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29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405篇
灾害及防治   3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多环芳烃的百年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兰卡威岛邻近海域沉积物柱样(WC02)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与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海域近百年来PAHs的沉积历史(1898~2004年).研究表明,PAHs在整个沉积剖面(0~56 cm)的含量介于13.2~60.1 ng.g-1之间(平均值28.4 ng.g-1),所分析的PAHs中以菲、萘、等化合物为主,与当地周边海域相比污染程度较轻.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较低,基本代表当地环境的本底值,即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天然物质的输入;20年代以后PAHs的总量有所上升,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2个峰值,表明这段时间内多环芳烃的陆源输入特征比较明显,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对该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母体、高低环PAH比值对沉积物柱样中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受到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污染为主、并伴有石油类污染,这与马来西亚西海域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进出口、海上活动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马六甲海峡繁忙的海上交通运输影响.对沉积物柱样污染历史进行分析,表明PAHs含量的...  相似文献   
42.
Sixt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28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ere measured at a 2-cm interval in a core sample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or elucidating their historical variations in inflow and sources. The chronology was obtained using the 210Pb method. PAH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depth and two climax values occurred in 14–16 cm and 20–22 cm layer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PAHs might reach peaks in the periods of 1956–1962...  相似文献   
43.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季节动态以及赤潮生物的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蓝藻1属2种以及金藻1属2种.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在不同季节各有不同.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03 cells/mL,高峰区集中分布在春季和夏季.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多项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45.
测定了在黄海采集的各种体长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中6种痕量金属(Zn、Cu、Fe、Al、Mn和Sr)和3种主要元素(C、N和P)的浓度.除Zn浓度在4~5倍内变动外,其余5种痕量金属浓度的变动范围均接近或超过一个数量级;并且,这6种金属均显示出了浓度随体长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对于3种主要元素,N和P的含量也与体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C却显示出了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Zn和Cu在鳀鱼内的浓度变化较为接近,可能验证了这两种金属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活动较为密切的性质;而其余4种金属的浓度变化规律更为接近,可能反映了陆源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富集柱类型、富集温度和色谱操作条件等因素对二次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中痕量PH3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大气和东海陆架沉积物中PH3的测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少等优点,其检测限为0.02 pg、精密度2.0%、线性范围为0.56 pg~5.6 ng.用此方法测定了冬季东海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PH3含量为(0.51~23.10)×10-9,其分布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东海沉积物中的PH3是海洋中磷的潜在来源之一;青岛崂山大气中PH3日变化趋势说明大气中PH3明显受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实践表明,要实现海域环境保护的管理目标,必须对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分析总量分配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针对等比例分配方法、费用最小分配方法、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分配方法以及数学规划分配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总量分配技术中的公平性问题,为入海污染物的总量分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8.
国产小轿车车内空气质量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使用30d和1a左右的国产中档车(排气量1.5~2.01)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甲醛、氨和TVOC超标;苯、甲苯和二甲苯合格。分析了污染物超标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
延伸生产者责任,将生产者对产品所负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为"废弃产品的环境影响责任"找到了合理的承担主体。研究了延伸生产者责任的概念、种类及特征。以德、日、中国台湾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总结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现状、原因及具体实施情况。在借鉴他国及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50.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 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 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 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 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